胡銓(1102-1180年),字邦衡,號澹庵,江西吉安人。南宋文學(xué)家,廬陵“五忠一節(jié)”之一,與李綱、趙鼎、李光并稱“南宋四大名臣”。曾任撫州軍事判官、樞密院編修、饒州知州、兵部侍郎、資政殿學(xué)士等職。
胡銓的一生忠誠正直,力主抗金,反對求和,他在《乾道三年九月宴罷》中寫道:“久將忠義私心許,要使奸雄怯膽寒?!?/span>
南宋紹興八年(1138年),金國派遣“江南詔諭使”到南宋都城臨安進行和談,金國使者態(tài)度傲慢,目空一切,根本不把南宋放在眼里,對南宋朝臣出言不遜,諸般侮辱。然而茍且偷安、喪失骨氣的宋高宗和權(quán)臣秦檜,奴顏婢膝,企圖與金使議和。投降派的這般言行,激起朝中大多數(shù)正直大臣和軍士、百姓的義憤,紛紛起來反對議和。胡銓時任樞密院編修官,他的反對聲最為響亮和激烈。
胡銓奮筆上奏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,直截了當(dāng)揭露秦檜賣國求榮的險惡用心,勸誡高宗“此膝一屈,不可復(fù)伸,國勢陵夷,不可復(fù)振”,聲明自己“不與檜等共戴天”,他請求高宗將秦檜、王倫等投降派斬首示眾,以謝全國軍民。否則,寧愿“赴東海而死”,也不“處小朝廷求活”。
胡銓這篇奏疏不僅“當(dāng)日奸諛皆膽落”,而且使“勇者服,砌者奮”。金人聞訊急忙以千金購得此文,讀后“君臣失色”,連連驚呼“南朝有人”。而投降派權(quán)臣秦檜等看到奏疏后,胡銓被加以“狂妄兇悖,鼓眾劫持”的罪名,詔令除名并貶送昭州(今廣西平樂)管制,一時間,朝中諸多言官朝臣,紛紛設(shè)法營救,秦檜迫于公論,只得將胡銓改派廣州監(jiān)管鹽倉。
紹興十二年(1141年),在聽聞抗金名將岳飛被殺害后,胡銓悲痛之余,寫詩悼念。此事傳出后,正愁找不到機會巴結(jié)權(quán)臣的諫官羅汝楫立即彈劾胡銓“飾非橫議”。秦檜借機上奏,胡銓再次被詔令除名,貶送新州(廣東新會)管制。
宋孝宗即位后,召胡銓入朝,胡銓上奏修德、結(jié)民、練兵、觀釁四事。宋孝宗說,很早就聽說胡銓耿直誠實,任命他為吏部郎官,后來又繼續(xù)重用他。
隆興北伐失敗后,朝中興起議和之風(fēng),胡銓多次上疏朝廷予以反對。他雖是文官,卻不只是放言高論,金國議和失敗后,金兵侵入商、秦等地,楚州、昭關(guān)、滁州等地先后失守,形勢十分危急,胡銓受命去營救浙西、淮東海道。
到任后,胡銓一面彈劾敦促擁兵不救的大將李寶迅速出師,一邊自己帶兵北上救援。時值寒冬臘月,河水凍結(jié),胡銓身先士卒,手持鐵錘擊冰行船。將士們倍受鼓舞,奮勇作戰(zhàn),最終擊退來犯金兵。
胡銓雖被流放二十三年,但始終初心不改,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。他的品格與氣節(jié),得到世人的稱贊與敬仰,有史學(xué)家評價:“胡銓一疏,直足怵奸賊之膽,雖未邀聽信,反遭貶謫,而正氣自昭于天壤,南宋之不即亡,賴有此人,亦賴有此疏?!?/span>
?
(來源:廉潔江西 2022-06-04)